发布时间:2024-12-09 来源: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
2023年3月7日上午,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人造石板材生产线通用技术要求》(计划号2022-06T-CBMMA)、《石材台面加工生产线通用技术要求》(计划号2022-07T-CBMMA)团体标准制定起草工作组成立暨标准草案研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玉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材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邹积玉、中国石材协会原副秘书长邓惠青、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平、总经理邓飞舟以及沈阳建筑大学、山东省石材行业协会、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机械检验站、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云浮市科特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岗索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永盛达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华隆机械有限公司、环球石材(东莞)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28位专家及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主起草单位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平致欢迎词、总经理邓飞舟致辞。王玉敏主持会议。
主起草单位代表首先介绍了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情况和前期工作情况。标准草案研讨环节由邹积玉主任主持,与会专家和单位代表对标准草案的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构成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安全环保、安装、验收和调试、性能测试等章节和条款逐一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多条意见和建议。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组会后将形成会议纪要,并修改和完善讨论稿,形成征求意见初稿。
王玉敏总结时强调,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补充,要充分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创新性,又要让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在生产制造和应用中发挥指导作用。只有提升单机标准和成套装备标准的质量水平,引领装备高质量发展,我国的建材装备才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走出国门。同时希望起草工作组会后再充分调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标准讨论稿,按下达的制定计划年底前完成审查。
人造石板材生产线是一种系统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可有效改变工艺落后,安全性差,提高行业自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绿色化和数字化程度,省去了工序间的周转环节,协调性更好,效率高,人工耗用低,占地面积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产线植入工业4.0概念,智能配料、智能提示保养时间以及保养更换配件等创新模式,打造了人造石英石的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状态。人造石生产线仅需要对板材进行低温固化,克服了传统陶瓷行业高能耗的弊端,符合我国低碳、节能减排政策。人造石生产线所使用的原料不仅仅是人工开采的石英石和石英砂,还可以采用廉价的各种矿山尾料、废料、工业固废等,不仅解决了尾料、废料、工业固废不当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并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
台面板的加工定制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种(如石英板、花岗石等)、外观(如颜色、纹理等)、尺寸(如厚度、长宽等)等几个方面。定制化参数的改变,需要单机设备实现程控调节,提供柔性的执行终端。石材台面加工生产线采取流水线方式工作,告别了传统单机工作站的模式,整线自动化水平高,人工作业大幅度较少。主要工艺流程是将订单进行排版,板材贴标,切割,挖孔,磨边,粘接,打包等,通过其CAM、贴标等智能化管理系统,每一个订单、加工都采用系统自动管控,智能化水平高,减少人员依赖度。自动排版加人工微调,大幅度提高板材出材率,降低生产成本。
要实现全流程所有设备的集中管控与协同作业,首先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一方面要解决监控平台与不同设备、不同智能控制器的接口互通和数据互传的问题,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上传采集、展示和生产工艺数据的调取、下达与写入;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设备采集数据的类型、粒度、量级不尽相同,因此多源异构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与汇聚、大数据存储也有更高要求。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为板材的定制化生产、产品质量溯源提供数据支撑。构建生产线工业互联网,通过软件与算法实现多机多工序的协同作业,获得定制的指标和流程操作标准化。
两项标准的制定,体现了目前行业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创新性,将会对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对于完善建材机械领域标准体系,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提升标准对行业发展及促进节能减排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